中國式雕塑的文明與藝術
造像是中國傳統藝術中不可忽略的部分,集中體現了“中國式雕塑”之美,金屬、竹木、玉石,材質多樣,品類豐富,不僅傳遞著中華文明對美的極致向往,更傳遞著神州百姓對平安、祥和的精神追求。
佛像無疑是傳統造像藝術精華之精華,因著信仰的力量,得到了來自大眾、文人和皇室貴胄的共同傾慕。觀音信仰更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支。菩薩“救苦救難、大慈大悲”的女性形象,不僅在中國,也在東南亞諸國引起了強烈共鳴。
9月,一款“世紀平安觀音圣像”出現在我們眼前,堪稱近年來故宮(微博)館藏高仿品中的佳作。
據介紹,原像出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級文物明末僧人石叟款銅觀音立像,原高70.4cm,純銅打造,為清朝歷代皇帝所敬奉,乾隆皇帝將其供養在養心殿,視為佛寶,系我國明代佛教造像藝術珍品。仿制的圣像采用銅鎏金打造,凈高23.8cm,加基座為27cm,限量發行2008尊。觀音戴風帽,著披肩,胸配纓絡,長裙赤足,雙手交疊于胸前,眉目下垂,神情莊嚴安詳,亦不失慈悲溫柔。
嘉德在線有關負責人表示,“高仿”近年來已經越來越成為藝術消費領域被接受的理念。“原件只有一件,誰都知道被保存在了深宮內院,但這并不表示大眾就沒有欣賞和擁有的可能。尤其像觀音造像這種祈福平安的作品,石叟之作達到了藝術和信仰的雙重高度,那與其讓現在人刻意‘創新’為之,不如采用高仿的形式,讓更多人可以得到這份祝福。”
據業內人士稱,公眾對于“高仿”二字尚存在一定的概念誤區。“很多人一聽‘仿’字就認為質量一定會差,但事實并非如此,就工藝領域而言,真要做到高端,對材質、工藝、審美的要求非常嚴格,難度絕不亞于原創,甚至對于一些知名的館藏文物,追摩神韻比原創的難度還要高。”
這款“世紀平安觀音圣像”由中國佛教協會、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監制推出,工藝細節一絲不茍,從銅到銅鎏金的轉換也充分考慮了材質特性,整體氣韻富貴而含蓄。尤其難得的是讓中國傳統造像藝術之美穿越時空,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守護著神州大地,為世人祈福。
“我并不認為在造像問題上,存在著嚴格的傳統與創新差別。”一位工藝行的老人認為,“以觀音為例,你可以在她身上找到中國人對于女性的全部理想化概念:優雅、富貴、婉約、祥和、端莊,更重要的是那份對世人的慈悲和憐憫。她超出了任何一個時代,任何一種宗教,她是菩薩,她也是我們身邊的女性,也是我們心目中完美的女性。也許你可以從中看到圣母瑪利亞,或者看到自己的母親。”
歷經上千年,觀音像依然是當代工藝美術界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,從掌間的橄欖核雕到數米高的銅雕,人們還在不斷地用各種材質、各種手法、各種情態去表現心目中的菩薩。“這就是精神的力量,不論你的環境怎樣,不論你的財富如何,人心底都會有對‘無常’的恐懼,也都會存有一份對平安、喜樂的盼望。而對于中國人來說,歷史傳統從來都不是死的,觀音活在當下,石叟觀音按照21世紀的審美,依然不‘落伍’,她依然很美,也依然帶給人心靈的慰藉。”
- 上一篇: 玻璃鋼工藝品精美時尚
- 下一篇: 玻璃鋼卡通雕塑的發展